八月盛夏,走进陆丰市莲林股份经济合作社,远远就能闻到扑鼻而来的茶香,几位茶农正在合作社门口的空地上边晒青边闲聊。
“我在茶园里忙活一天能赚140元,加上我们家9口人,每人都有股份,不用出去外面打工,一家人团团圆圆,收入还比过去翻了三四倍。”谈到近年来的收入变化,家住陆丰市城东镇高美村的村民林大姐乐呵呵地说道。得益于当地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,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已变成一垄垄茶园,成为村民致富的“金山银山”。
确认成员身份结果公示。通讯员供图
摸清家底,交出明白账
坐拥2.4万余亩的丰富山地资源,高美村种植茶叶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代,虽然家家户户都有茶园,但多为散户种植、规模偏小,作坊工艺参差不齐,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一直提不上去,许多茶农只能脱离土地另谋出路,高美村成为典型的集体经济“空壳村”、省定贫困村。两年前,村账面上除了100多万元的债务,还有一摞不规范不合理的土地承包合同,村集体资产面临严重流失的风险。
“村里有多少资产,村民能分得多少收益,都是一笔糊涂账,要想更好保障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权利,改革势在必行。”高美村党委书记陈云棠说。
2020年2月6日,一场特殊的党组织会议让高美村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——清产核资。陈云棠给村民算了一笔账:将自家一块零散的土地租给公司开发,一亩地一年的租金可能还不到10元,但如果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将土地流转到村集体,再由村集体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出租给企业,可以涨到600元。
就在村民们听得半信半疑时,陈云棠当众撕毁了自家的违规土地承包合同,并承诺将严格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对全村所有的土地承包合同进行重新审核,公开公示合同分类、评估、认定和处置的结果,把村集体资产“晒”在阳光下。
经过一番清产核资,高美村下辖的莲林村小组共收回集体土地2061.57亩。
高美莲林村小组召开户代表会议,全员表决通过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资格界定办法。通讯员供图
尊重民意,颁发股权证
集体家底摸清了,村民心里更明白了,发展集体经济的劲头更足了,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。这为改革的第二步——确认集体成员身份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“确认集体成员身份是改革的基础,也是保障集体成员财产权利的重要依据。”陆丰市城东镇党委书记林坤炼说。
秉持“依据法律、尊重历史、兼顾现实、程序规范、群众认可”的原则,高美莲林村明确了22种成员确认标准,通过成立领导小组、发布登记公告、三审议三公示、确认成员、登记造册等10项步骤确认集体成员身份。其中,最大争议点在于外嫁女、入赘婿的成员身份确认。
“我们主要依据户籍关系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、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关系等因素认定成员身份,对于有争议的人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村民自己说了算,通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。”陈云棠说。高美莲林村按照外嫁女、入赘男“不能多头占有、不能两头落空”的原则,对有争议的人员交由成员大会民主决定,切实解决“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”和“两头占”“两头空”现象。
2020年6月3日晚,高美莲林村小组召开户代表会议,全员表决通过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资格界定办法,共确认成员127户675人。
“这红本本一拿到手,我就从农民变成了股民,到年底了还能领分红,别提多开心啦!”高美莲林村村民陈水利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《陆丰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户内股权及成员证》。
高美村茶产业蒸蒸日上。通讯员供图
成立组织,升级茶产业
收回的2061.57亩集体土地如何盘活?127户675名“股民”的权益如何保障?这些问题都指向改革的第三步——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,做大村集体经济“蛋糕”。
2020年11月7日,高美莲林村召开资产量化暨股份制改革成员大会,宣布成立陆丰历史上首个股份经济合作社,将2061.57亩集体土地进行股份量化,按集体与村民各占三七的比例折合股份964股,并按“一人一股、量化到人、固化到户”以及“生不增、死不减、进不增、出不减”的原则分配给合作社成员。
“我们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,通过引入产业项目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并让村民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分红,让村民既当家、又监管、还分红,激发他们的‘主人翁’意识,实现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双增长。”陈云棠说,到年底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达到220万元,比去年翻了6倍多。
目前,莲林股份经济合作社已引入陆丰市美莲农业专业合作社,通过引进优良品种、提升生产工艺、扩大茶园规模、发展农村电商和茶叶采摘休闲旅游,让“高美茶”飘香全国。

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您留言告知,以便删除!
本站全新改版,如果有图文排版错乱,或者图片没显示,请您留言告知,以便修改,谢谢!
发表评论